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409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政策和标准,结合费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中涉密计算机管理工作实际,探讨如何从计算机信息输入和输出2个方面有效预防计算机失窃密。从计算机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网口、UBS口电磁辐射,办公设备5个方面分析泄密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强调了在国土资源系统涉密计算机管理方面要加强保密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相似文献   
142.
层状盐岩中储备库油气渗漏风险的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渗漏是盐岩地下储备库事故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突发性强、损失难以估计的特点。针对国内层状盐岩中储备库运营过程中的油气渗漏风险进行分析,揭示了油气渗漏事故的发生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故障树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找出了事故发生的各基本致因事件和故障模式,并得出适用于典型层状盐岩储备库油气渗漏事故的发生概率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层状盐岩中储备库发生油气渗漏事故的可能故障模式有28种,且发生条件易于满足而难于防范,因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按照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的计算结果,盐岩强度低、盐岩蠕变过量、附近有断层、地震、造腔参数控制不当、非均匀地应力、人为操作失误等是层状盐岩中储备库油气渗漏事故的主要致因事件,并据此提出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通过专家调查法和故障树法的综合分析得出,金坛盐矿5口老腔储库在近10年的运营期内发生油气渗漏事故的概率为0.703%,属于偶发性事故。  相似文献   
143.
在频率域,利用地震记录反卷积恢复地面运动,由于FFT运算导致的谱泄漏与系统传递函数对高频与低频的放大效果会导致地面运动恢复失败,本研究采用重叠加窗方式,可避免单一加窗的时域失真,并减小频域谱泄漏。结果表明,恢复地面运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4.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分布规律,在确定油气沿活动期和静止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发生渗滤散失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油气沿活动期和静止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的地质条件及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气沿活动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所需的地质条件是活动期断裂在盖层内上下连接分布,作为油气穿过泥岩盖层的输导通道;油气沿静止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所需的地质条件是下伏储层油气剩余压力大于断层岩排替压力。通过比较泥岩盖层断接厚度与油气沿活动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所需最小断接厚度的相对大小和下伏储层剩余压力与断层岩排替压力的相对大小,分别建立了油气是否沿活动期断裂和静止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的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天然气能否通过活动期和静止期NP5 2断裂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渗滤散失的识别。结果表明:在断裂活动期,仅在L2和L8测线处天然气可以沿着NP5 2断裂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渗滤散失,其余测线处(L1、L3、L4、L5、L6、L7、L9)则不能;但是在断裂静止期,天然气不能沿NP5 2断裂穿过东二段泥岩盖层渗滤散失,与目前南堡5号构造东二段泥岩盖层之下已发现的天然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这2种方法分别用于识别油气是否通过静止期断裂和活动期断裂穿过泥岩盖层渗滤散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5.
为研究实际水利条件下农业干旱的发生规律,简化农业干旱事件的评估方法,提出基于区域农业用水量的干旱重现期计算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用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WA,在基于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干旱指标PA识别干旱事件的基础上,提取WA干旱指标下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特征变量,并根据以PA为干旱指标的干旱烈度频率分布曲线FS(x)和干旱历时频率分布曲线FD(x),运用Copula的简化方法计算基于W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最后结合基于PA的干旱事件重现期T0,回归分析出T与T0间关系的计算公式。选取干旱灾害影响严重的亳州市为实证区域开展应用研究,计算得到1975-2007年各场干旱事件的T0和T以及T0与T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T比T0更合理地反映区域农业实际受旱状况,重现期T0和T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采用T的回归方程可简化计算考虑区域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干旱事件重现期,在区域防旱减灾实践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曹广忠  刘涛 《地理学报》2011,66(12):1631-1643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受到了世界关注.由于政策环境和地理基础的差异性,地带间差异成为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的主要特征:在多元动力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十省的快速城镇化为全国的城镇化进程贡献了49%.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提出,政策和地理基础的地带间差异逐步缩小,国内外投资重点向内陆转移,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与创业成为人口流动的新特征,带动中西部地区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迅速提升,中国城镇化的重心向内陆转移,省区城镇化趋同现象比较明显.这些新现象在2005 年以来更加强化.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促进内陆省份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率提高了8.7%,但并没有对中国省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产生影响;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将成为内陆地区城镇化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47.
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重现期及增水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海岸中台风暴潮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受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该地区风暴潮增水重现值将出现显著的变化。本文采用耿贝尔方法和皮尔逊Ⅲ型分布法,分别计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11个潮位站的最大增水值的重现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绘制了风暴潮增水重现值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大部分潮位站的耿贝尔分布曲线与经验频率点吻合程度较好,少数潮位站的皮尔逊Ⅲ型分布曲线与经验频率点吻合程度较好,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最佳;分析了该地区风暴潮重现期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了风暴潮与台风路径、天文潮以及地形之间的关系。该计算结果将为政府规划设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风暴潮预报、海岸工程设计和估计风暴潮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8.
地下污水管道泄漏对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秀花  李俊梅  王娟 《地下水》2009,31(4):85-88
地下污水管道的泄漏普遍存在.污水管道一旦泄漏,将会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阐述了管道泄露的研究现状以及地下水入渗对地下水管的危害;总结了地下水管网泄露的种种原因;分析了污水管道泄露对地下环境的各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引起土壤污染,造成土壤富营养化,进而导致地下水污染,减少淡水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9.
刘云刚  燕婷婷 《地理研究》2013,32(7):1280-1290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沿海大都市和内陆地方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其中人口流动是重要动因。因此,如何吸引人口回流,留住本地人才,是内陆地方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以驻马店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探讨了在深圳市的驻马店籍人口的回流意愿,以及当前驻马店的人口回流状况,并重点对回流创业者与回流购房者的回流动因、地域选择、就业动向及预期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以驻马店为代表的地方城市已出现了以U-turn 与I-turn 为主的人口回流现象,且回流人口大都从事或打算从事与之前就业行业相关的创业活动。已发现有两种主动回流类型,即创业回流和购房回流。其中,购房回流也可看作是创业回流的前奏,二者可理解为同一回流过程的两个阶段。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做出积极的政策引导,回流人口及其带动的返乡经济可望成为地方城市摆脱发展困境的一个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0.
ABSTRACT

Series of observed flood intervals, defined as the time intervals between successive flood peaks over a threshold, were extracted directly from 11 approximately 100-year streamflow datasets from Queensland, Australia. A range of discharge thresholds were analysed that correspond to return periods of approximately 3.7 months to 6.3 years. Flood interval histograms at South East Queensland gauges were consistently unimodal whereas those of the North and Central Queensland sites were often multimodal. The exponenti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d)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interval exceedence probabilities, but fitting utilizing the Anderson-Darling statistic found little evidence that it is the most suitable. The fatigue life pd dominated sub-year return periods (<1 year), often transitioning to a log Pearson 3 pd at above-year return periods. Fatigue life pd is used in analysis of the lifetime to structural failure when a threshold is exceeded, and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its relevance also to the elapsed time between above-threshold floods. At most sites, the interval medians were substantially less than the means for sub-year return periods. Statistically the median is a better measure of the central tendency of skewed distributions but the mean is generally used in practice to describe the classical concept of flood return period.
Editor Z.W. Kundzewicz; Associate editor I. Nalban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